微【as099055或as011033或as022055或Q號675434346】歡迎廣大紅中麻將親友圈一元一分和跑得快愛好者來玩,沒有三缺一的無奈,手機上的麻將親友圈,隨時隨刻想打就打,百人大親友圈,專人管理,跑包包賠加不上微信就加QQ675434346如果添加頻繁就換

快結婚了,兩個月后我將為人妻、為人媳,不知怎么回事,心理亂極了,總覺得自己無法去承擔這一份家擔。也許心理這道關還沒過。男友說到時和他父母一起住,等有錢了自己再買新,要不就住舊房子,說他父母辛苦這么多年,讓他們住大房子、新房子是應該的,也是盡孝道的一種表現。雖然覺得他說得有道理,但就是覺得自己蠻委屈的,為什么他哥嫂就住大房子,而我就要為一套房子而消耗自己的青春和精力。他說我真沒有大志,心胸里就撐不起這么一套二十來萬元的房子,讓他父母住舊房子是何居心,搞得我心理挺難受的。其實說這種話是很嚴重的,我不知如何回應他,其實我一直都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,怎么事到自己就變成一個如此庸俗的人呢? 回望春風,一柳城青,一竹山翠。無嘆落花之應留,莫悲流光之韶歲,春自醉春,春意可出。游絲輕鎖,年華暗換,恨光陰之難存,獨占虛名于俗世。塵海寥闊,滄桑入骨,人生如夢,草露風燈。此去飄零,浮沉難料,一入塵寰,莫問音蹤。 我突然心血來潮,想把它們付之一炬時,還是很費了一大半天時間的。 我不知道寫日記是不是算我最初的寫作,但如果沒有最初的那些文字,我想也可能就沒有我今天的這些作品吧。 而提起我真正的寫作,就不能不讓我想起一個已經逝去的好友。她喜歡寫詩,寫了滿滿的一本子,我經常去看,還把許多我喜歡的都抄下來,我覺得她將來肯定會很有出息。后來,她在一個雜志上發表了兩首詩,我很是羨慕,她就鼓勵我也投稿。照著她給我的地址,我把自己寫的一篇小文章投過去,沒想到真的發表了。我記得,那是1991年第4期《青年心理咨詢》雜志。后來,又斷斷續續地寫,并沒想過太多,只是實在太閑了的時候,或者有什么必須得記下來時,才寫一點兒。而且那時,我一直覺得被人知道自己在寫作是件很丟人的事,誰要說我是作家,或者叫我詩人,我心里就特別不舒服。那時我寫文章從來不投到本縣市,甚至本省內報刊。發表過的文章,總是一篇篇悄悄收藏起來,最怕被熟人看到。有時有人問起來,還遮遮掩掩地說:哪里呀?那算什么呀。現在看來那時的確有些幼稚,甚至可笑了,但在當時,卻的確是我真實的想法。 后來,結婚,生孩子,做家務,沒多少時間是屬于自己的了,寫作就更少了。真正重新寫作,也許是從2001年或者2002年吧。那時我的女兒已經上幼兒園了,我感覺自己一下子輕松了下來,空閑時間多了起來。我買了電腦,天天在網絡上玩電腦游戲,玩游戲也有玩夠的時候,當有一天我突然找到一個叫做BBS的地方,我看到了那么多稚嫩、樸實,卻又讓我感動萬分的文字,于是,我也開始在鍵盤上試著敲打我的文字。我寫我的女兒,寫我種的花草,寫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。我從來不敢認為我的寫作與文學有多么大的關系,我也從來不看文學理論之類的文章,更弄不懂什么是寫作技巧,我只是把我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想到的一點點地記下來。記得有個人說過,要想知道我的近況,不用刻意詢問,只要常看報紙就行了。也就是說我寫的文章,大多是我真實生活的記錄。 一個文友說過,他最好的作品總是在他內心極度痛苦的時候才寫得出來。還有一個文友說過,只要他一坐下來,只要面前能有一張桌子,一張紙,一支筆,他就可以寫作。可是我不行,太高興或太痛苦的時候我都不能寫,而且,我現在除了在電腦前頭腦還清醒一點兒外,在紙上已寫不出任何東西了。每天凌晨,當大部分的人還在夢里的時候,我醒了,也許,這時還算夜吧,可這時我醒了,打開電腦,打開那個屬于我一個人的世界,白天的一切紛擾,一切嘈雜,都與我無關,我只靜靜地坐在那里,看別人的文字,或者敘寫自己的心事。我是個性格內向的人,內心里縱有萬千的想法,都不知道該怎樣向人表達,可是寫作卻能讓我靜下心來,慢慢地用文字的形式向外界講述著我對人對事對自然的感動和感慨,講述著別人從外表看不出來的那個真實的我,講述著我內心里的另一種人生。我覺得也只有寫作,才能讓我在滾滾紅塵中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快樂。 生命中有太多值得我們回憶和紀念的東西,唯有寫作,才可以讓它們永存吧現實是冷酷的,人心是貪婪的,我們都有那么多想要卻又得不到的東西,唯有寫作,才可以讓我們在自己的虛構中得到一切吧! 從未想過用文字拯救和改變什么,寫作于我來說,只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,是一種自娛自樂的休閑方式吧,雖然還有許多別的休閑方式我也喜歡,但都不如坐在電腦前的這種感覺讓我更感到輕松和愉快。 寫作于我,也許,僅此而已。《生命中的來來往往》王曉明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定價:19.80元 她可不嫌春來晚,她卻偏戀穿庭樹。 如果不是那年的元宵節正好是2月14號,我還不知道原來有這樣一個專門為情人而準備的節日。當天空那一輪渾圓的月亮越過樹梢,在我們心里涌動的卻是思鄉的情緒,同是身在異鄉的我們,想起家鄉的哨火,在這個日子里也許早就點亮了整個村子。說起兒時為了放哨火,孩子們都爭先恐后的去生產隊里拉稻草,那一天,我們把生產隊里用來喂牛的一個大草垛的都瓜分了,但大人們卻沒有罵我們,因為這是過節,孩子們點亮的火光可以給新的一年帶來好運氣,好景氣。那一天,揚州的街上,并不熱鬧,只是月兒特別圓,特別亮。那會兒,我不知道情人節是干什么的,只是很高興,那年的元宵節又正好叫做情人節。